煤制芳烃三五年或实现产业化
中国电石网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认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芳烃技术,以煤替代原油作为制造芳烃的原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视为我国现代煤化工科技领域的突破,但我国要实现煤制芳烃产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
在煤化工技术领域,我国终于攻下了煤制芳烃这个堡垒。
日前,清华大学率先开发成功甲醇制芳烃催化剂和便于大型化生产的流化床甲醇制芳烃连续反应再生技术,并与华电集团共同开发出成套工业技术。
至此,煤制芳烃大型产业链与现有的煤制烯烃产业链一起,使我国成为世界首个有望以煤为原料生产石油化工产业链全部产品的国家。但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煤制芳烃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攻下技术堡垒
我国年消费芳烃超过2000万吨,原料依赖于石油。随着原油对外依存度的逐年攀升,芳烃的发展也受到制约。我国的芳烃,尤其是对二甲苯目前国内供应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近十年,我国近五成的芳烃消费量需要进口。
不仅如此,芳烃价格与石油价格紧密相关,长年居高。在我国“多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现状下,煤制芳烃技术的研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制芳烃主要经过三步,即煤炭经洁净煤气化后生成合成气,合成气转化为甲醇,甲醇进一步转变为芳烃。前两步已经有了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但甲醇制芳烃的工业化技术迟迟未被攻克,直至华电集团和清华大学10多年的合作有了成果。
煤制芳烃技术的研发和工业试验成功,将推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减少芳烃对石油原料的依赖,标志着煤代原油做原料大批量生产芳烃成为现实。
亟待产业化
由于流化床反应器放大和催化剂稳定性这两个关键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装置放大到百万吨级有了技术保障。华电集团下一步将加快推进百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示范装置建设,打造从煤—甲醇—芳烃—聚酯的煤基芳烃及下游衍生物产业链,构建“煤、电、化”一体化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集群。
届时,华电集团将形成年产1000万吨煤炭、300万吨煤制甲醇、100万吨甲醇制芳烃和12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的产能。
为了加快实现技术产业化,清华大学与华电集团将采取“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发成套工业技术。
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表示,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科研机构的能动作用,尽快推动项目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推进低层次能源开发向高端化资源经济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除了清华大学外,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工研究所与赛鼎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合作研究固定床甲醇制芳烃技术;河南煤化集团与北京化工大学也在合作开展甲醇制芳烃技术研发。
中国石化20万吨/年甲苯甲醇甲基化示范项目于2012年12月开车成功。该项目以甲苯和甲醇为原料生产二甲苯,可以大幅提升甲醇制芳烃的收率。
虽然拿下了技术堡垒,但煤制芳烃要想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认为,技术研发成功只是第一步,要想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估计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