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矿整合重组,落后产能合理退出,优势产能有序“扩
张”
1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政府在京联合举行了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情况新闻通气会,会上称,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胜利在握”。截至目前,山西煤矿整合重组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采矿许可证换发率达到80%,被整合重组煤矿中符合条件的陆续复工复产,矿井改造建设、小矿关闭等工作有序推进。
山西的这项工作始于去年年初,在山西,被称为对煤炭产业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手术”。
岁末年初,很多人要问,忙乎了一年,此次“手术”给山西煤炭产业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到山西主要煤炭产区实地采访。
做大——“加减法”组合拳
“整合重组前,全市煤矿292座,井田面积约806平方公里,资源量41.2亿吨,产能8185万吨;重组整合后,市煤矿110座,井田面积1012.7平方公里,资源量69.6亿吨,产能1.04亿吨。”长治市市长张保对比“手术”前后的四组数据:“分别减少63%,增加25.7%、68.8%、27.6%,实现‘一减三增’。”而这样的“一减三增”现象同样出现在晋城。
一块大煤田,让数个小煤矿“割据”开采,必然造成资源浪费;而由一个大矿统筹开采,则打破了“割据”的藩篱,实现了资源集约式开采。整合后,资源量、井田面积大幅增加也就不足为怪。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规划处赵树伟处长对“一减三增”做出如此解释。根据煤矿的资源禀赋、地质构造、资源连片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这样的整合必然会出现好的资源效益。
此次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运用的是 “加减法”的“组合拳”。具体就是,“减”矿井数量、办矿企业数量:2010年山西省矿井由2598处压减至1053处,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缩减至近130家。这一方面的“减法”却促成另一方面的“加法”。具体就是,“加”单井产量、企业“单产”。经过重组整合,实现矿井、企业“做大”:到2011年,70%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实现平均单井年产量从33万吨提高到100万吨以上;山西省将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1个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72个300万吨级的地方集团公司,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预计,2010年山西煤炭产量达到7亿吨,同比增长12%。
资源开发集约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也将大大提升山西煤炭产业水平。根据规划,到2011年,所有煤矿实现采掘机械化,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大型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0%以上,矿井水复用率达到80%以上,达标排放率为100%;全省矿井回采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薄煤层达到85%以上,中厚煤层达80%,厚煤层达到75%。
做强——延伸煤、超越煤相结合
2008年,山西省煤炭产量6.56亿吨,完成出省煤炭销量5.33亿吨,占总产量的81%;煤炭销售收入3500亿元,占整个煤炭产业销售收入近65%。山西煤炭产业主要靠卖煤炭,被戏称为“挖煤工”。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让山西煤炭产业“羸弱不堪”,每每随经济走势“起伏”,而且“波涛汹涌”,“振幅”巨大。目前的现实,山西煤炭产业亟待做强。
如何做强?山西确定:立足煤炭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在新建成的同煤塔山工业园区,以世界上最大的井工矿井——塔山煤矿为龙头,包括洗煤厂、坑口电厂、甲醇生产、粉煤灰砖厂、水泥厂、高岭土加工等10个项目,形成了煤—电—建材和煤—化工两条产业链条,对资源“吃干榨净”,消化外部成本,实现“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潞安集团的屯留矿,原煤洗选后,喷吹煤外运,煤矸石及中煤、煤泥分别用于制砖、综合利用发电;矿井水经过处理作为煤制油、综合利用电厂的水源;抽采的高浓度瓦斯,以及集团控股焦化厂的焦炉煤气经转化作为煤制油的氢源,尾气及低浓度瓦斯用于发电;利用合成油装置富余的氢气、排放的高纯度氮气和二氧化碳,同期建设联产合成氨、尿素装置,实现CO2减排27万吨/年。这里把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矸石发电、煤气化合成油、制化肥、联合循环发电等融为一体。
这些循环经济园区通过延伸产业链,来“消化”掉煤炭产业的外部成本,代表了煤炭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更成为做强山西煤炭工业的重要“抓手”。为此,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制化肥、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深加工等以煤为基础的产业;加大煤矸石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加快建设煤—电—路—港—航为一体的晋北动力煤基地,煤—焦—电—化为一体的晋中炼焦煤基地和煤—电—气—化为一体的晋东无烟煤基地。
山西省从2009年开始将用两年时间投入811亿元巨资,在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206个煤炭循环经济项目,以破解光靠卖煤的单一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目前,焦煤古交、阳煤贵石沟、晋煤寺河等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
专家分析,此次煤炭资源的重组整合更有利于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靠拢”,使其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拥有更“充沛”资源,有利于做强山西煤炭产业。
安全——事故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山西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和32%,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专家认为,此次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将彻底改变煤炭行业的“多、小、散、乱”格局,而因其引起的安全痼疾有望得到有效“医治”,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将大有改观。资源重组整合前,政府安全监管的对象是近2600个矿井、2200个办矿主体;重组整合后,变为1053个矿井、130个办矿主体。整合前后,政府安全监管的难易变化不言而喻。
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后,资源将向具有安全生产优势的企业集中。这些企业把自身多年积累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管理经验应用到新整合的煤矿,整个煤炭产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将大幅提升。同时,重组整合后,办矿主体也相应承担矿井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一定程度上分解政府安全监管工作强度,增加一道“安全阀”。
“此次煤炭资源整合绝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让落后产能合理退出,为优势产能腾地方。”山西省省长王君说:“优势产能实现有序‘扩张’,占领空间。其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安全生产优势也就得到相应扩张,进而带动整个煤炭产业水平提高,真正实现1+1>2。”
文章来源:新华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