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网

图片
首页 > 行业动态 > 多晶硅项目将以技术论高低

多晶硅项目将以技术论高低

日期:2009-9-21 10:38:01

多晶硅项目将以技术论高低

      一个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在国内缺乏技术积累、产业发展经验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形成了超越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发展总量的惊人规模。为了遏制产能过剩--


    在8月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同时,对多晶硅等“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将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金融政策等进行抑制。这无疑为迷雾中高速行驶的多晶硅行业紧急踩了关键的一脚刹车。
 

   根据中国银行最近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未来几年多晶硅将持续供过于求,而光伏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情况。仅看中国市场,假定“8.26”之后几年内多晶硅行业不再有任何新增产能,当前各地在建的产能到2010年也要达到6万吨以上,按照8g/W的水平计算,我国每年的产量可以生产7.5GW的硅片电池,相当于2010年全球预计光伏电池累积安装量的55%。由于欧洲等传统市场经济低迷,指望出口市场或国内市场在短期内就能消化如此多的低效产能并不现实。
 

   这份报告还对当前多晶硅生产成本作了调查,认为2008~2009年国内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都在每千克60~90 美元,少数企业成本稍低,但也没有低于每千克50美元的。而国外传统的七大生产商生产成本仅为每千克25~35美元,相当于国内水平的1/3。如果多晶硅价格维持在目前每千克50~70美元的水平上,国外项目仍然可以实现50%左右的毛利率,而能盈利的国内企业则少之又少。
 

   其实产能过剩与成本过高,只是当前多晶硅产业复杂局面的两个表象,不是根源。如果我国企业自身技术过硬,产品成本低、质量高,受到光伏市场欢迎,岂不是规模越大越好?现在国外几家巨头在市场低潮期纷纷宣布大举扩建多晶硅,各国也都给予了政策支持。在国内,多晶硅作为一个典型的高端科技型产业,在缺乏技术积累、产业发展经验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前提下,仅仅依靠投资和外来需求拉动,短短几年内即形成了超越发达国家几十年来发展总量的惊人规模,这种“神话”式发展的基础不可能牢固。
 

   对于多晶硅和相关产业特别是气相法白炭黑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鼓励技术领先的大集团发展—— 对于已建成的项目,建议国家筛选一批有一定技术实力和规模的企业,通过设立联合攻关项目、组织技术招标等形式,对目前的多晶硅气相沉积工艺技术改进、四氯化硅氢化回用等关键技术的开发给予大力支持,尽快促使行业出现几家技术领先、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据了解,国内一些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改进气相沉积反应设备和条件,已经将单位电耗和四氯化硅排放量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平,继续发展大有前景。去年以来,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与多晶硅生产企业合作,配套建设气相法白炭黑装置和三氯氢硅装置,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也使配套企业的多晶硅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扶持新工艺路线 ——冶金法、硅烷法、流化床法等新方法目前发展很快,这些方法理论成本低,已有一定的工业实践基础,很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多晶硅生产的主流工艺。建议国家允许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企业建设试验性装置并逐步扩大规模,同时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大型多晶硅企业投资开发这些新工艺,作为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行业组织还应建议国家出台明文规定,避免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8.26”会议精神时,“误伤”这些新技术的发展。
 

   严厉打击违规排放—— 对多晶硅副产物偷排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当事人应该用法律手段进行惩罚。从环保角度对落后产能进行限制,也是稳定当前多晶硅市场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出台强制性质量标准—— 对应用在光伏、电子领域的多晶硅材料的杂质含量、产品形态及其他重要光学、电学指标进行限定,并逐年提高标准,不达标的产品不能进入市场销售,促使生产企业提高多晶硅产品质量,确保下游市场健康发展。

文章来源:中华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