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生产方式将掀开变革序幕?
近日,大同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中煤进出口集团企业分别与大同市的27户煤企,签订了兼并重组协议,这标志着率先在全国终结“小煤矿”的山西向“大煤炭经济”转型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山西煤炭业一向被视为我国煤炭工业的“缩影”,山西又是国务院确定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业内人士分析,晋煤整体向规模化、集约化、循环经济和本质安全毅然转身,是否可以看作我国煤炭业将掀开产业优化重组、生产方式大变革的序幕?
挺进大矿时代:千座煤矿八亿产能
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获悉,山西省11个市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已全部通过领导组审查。省政府要求,8月20日前各市政府必须上报兼并重组整合煤矿变更证照等有关资料,山西省各职能部门将联合办公,加快审批进度。
根据山西省省长王君勾勒出的山西煤炭工业轮廓:到2011年。山西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在现有的2600座煤矿基础上压减60%多;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煤炭生产全部实现机械化,普遍推广综采技术;安全生产全面达标;煤矿高管要有专业技术背景,从业人员全部培训后持证上岗。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2010年底可以形成‘千座煤矿八亿产能’的产业格局,并实现办矿体制的根本转变。”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
按照规划,2011年,山西煤炭的产能控制在8.5亿吨;全省将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其产量占到全省的75%;全省矿井采区平均回采率达到80%;煤炭开采智能化、煤机装备和煤化工关键技术获得重要进展;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人以下。
而山西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表明,目前山西省煤矿仍显多、小、散,开采方式粗放,安全事故较为突出。目前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占矿井总数的80%以上,矿井平均单井规模仅有36万吨;只有307座煤矿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占煤矿总数的12%,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煤炭延伸产业发展不足,煤炭城市转型步伐缓慢。
文章来源:中化新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