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网

图片
首页 > 行业动态 > 山西省未来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山西省未来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日期:2009-5-19 9:26:02

山西省未来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十二五”全省煤炭产业振兴发展奠定基础,《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了。新《规划》明确了一系列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清晰地铺就了一条山西省未来煤炭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如何深刻理解《规划》,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积极采取措施,实现煤炭产业平稳运行、转型发展,进而实现从煤炭大省到煤炭强省的转变?中国煤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贺佑国,《规划》编制组主要成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处长许一青,就此进行了解读。

  8大目标勾勒产业新轮廓

  《规划》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指针,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继续抓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稳步推进大基地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许一青介绍,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着眼解决全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以下8项目标:

  目标1、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合理水平。到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9亿吨/年。到2015年生产能力9.6亿吨/年。

  【解读】2008年全国原煤产量27.2亿元,山西省实际产量占全国的28%。预计2010年山西需提供供应量8.4亿吨,原煤生产能力确定为9亿吨/年。预计2015年,山西需提供供应量9亿吨左右,生产能力确定为9.6亿吨/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目标2、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煤炭矿井数量控制在800处左右,单井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

  【解读】兼并重组为提高煤矿集中度,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提高煤矿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提高山西煤炭企业竞争力。目前山西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平均36万吨/年与世界一流水平澳大利亚平均460万吨/年单井生产能力差距很大。整合后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基本满足综合机械化开采的要求。

  目标3、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到2011年,形成三个亿吨级和四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的75%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

  【解读】2008年,大同煤业原煤产量为6890万吨,山西焦煤集团为8029万吨,平朔煤业集团为8000万吨,经过企业兼并重组规划目标可以实现,可建设三个亿吨级煤炭企业;2008年,阳泉煤业原煤产量为3729万吨,潞安集团为3488万吨,晋城煤业为3743万吨,可按规划建设三个5000万吨级煤炭企业。在此基础上,再争取培育出与神华、中煤齐名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国家级特大型煤炭企业。

  此外,《规划》还对产业技术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自主创新能力、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5个新的更高的目标,旨在提高我省煤炭产业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8项政策措施提出新要求

  许一青说,为力保目标任务完成,《规划》还出台了8项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资源开发规划管理。要严格执行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合理配置煤炭资源,重点支持大型煤炭企业接替矿井建设。严格矿业权审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未经国家批准矿区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原则上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要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矿井建设等方面管理,规范煤炭开发秩序。研究提出资源税、基金征收与煤炭资源回采率挂钩的标准,提高资源回收率的挂钩权重。

  二是严格煤炭行业准入门槛。在国家煤炭规划矿区整装煤田,新建矿井规模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兼并重组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严格控制煤矿下井人数,“一井一面”矿井每班采掘工人必须控制在50人以内。新开办煤矿的企业必须达到国家制定的晋陕蒙一类产煤地区的准入标准。

  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对煤炭产业的支持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从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根据煤炭价格走势和企业承受能力等因素,对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征收标准适时做出调整。积极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和国债资金支持我省大型煤炭基地骨干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改造和产业升级改造项目。

  四是扩大煤炭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和扩大煤炭企业通过债券、上市等直接融资渠道和规模。加快能源产业基金运作步伐,尽快开展资金募集、项目遴选,加大对煤炭产业的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参股煤炭项目开发和建设,促进煤炭产业投资多元化。积极争取国际金融机构等多渠道资金,支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输配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加快推进国有煤炭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推进主辅分离工作,尽快将企业办市政、社区、医疗、消防等机构剥离出去,所需经费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由省、市财政给予解决。对于煤炭企业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企业转产转型发展等,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使用上要给予倾斜。

  六是理顺煤层气开发管理体制。坚持按照采煤采气一体化、先抽后采的原则,尽快理顺国家重点煤炭规划区内煤层气矿权设置关系,由我省大型煤炭集团统一开发,实行“先抽后采”,实现采煤与采气、矿权与气权一体化。

  七是严格煤矿职工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煤炭行业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水平,加强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到持证上岗,凡未经正规培训的员工一律不得下井。

  八是建立科技进步创新体系。鼓励煤炭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煤层气抽采利用、煤化工、煤机制造等具有高技术、集成化、智能化的联合技术研发,并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研究室,研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有关技术问题。

  10项任务锁定发展新方向

  许一青告诉记者,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规划》提出要重点抓好10方面的任务。

  首先,加快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按照省兼并重组规划确定的矿井控制指标,加大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力度。各市人民政府作为兼并重组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科学组织,采取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地区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任务。省内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兼并重组工作。省、市有关部门要建立“一站式”服务机构,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推进兼并重组工作。

  【解读】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是这次规划的核心,是实现调整和振兴目标的关键。一是明确各市政府要作为兼并重组的责任主体,有利于工作落实。二是兼并主体企业积极配合协调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作好整合规划,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高效、安全、便捷的措施做好重组煤矿的技术改造方案。三是省市相关部门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服务于煤炭企业重组。但前提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资源整合不留后遗症,维护煤矿和谐稳定的生产秩序。

  其次,推进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根据国家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总体规划,加快建设煤-电-路-港-航为一体的晋北动力煤基地,煤-焦-电-化为一体的晋中炼焦煤基地和煤-电-气-化为一体的晋东无烟煤基地。积极培育大同煤矿、山西焦煤、平朔煤业、阳泉煤业、潞安矿业、晋城煤业等企业成为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解读】建设三大煤炭基地要通过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来实现。同时根据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地方煤炭骨干企业在兼并重组后逐步形成1000万吨以上大型企业集团。为保证大型企业的发展后劲,需要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大同煤田石碳二叠纪煤层和河东煤田石隰矿区、沁水煤田武夏矿区的勘探工作力度。第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国有重点煤矿要积极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装备,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智能化矿井。地方煤矿及兼并重组后的煤矿要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在薄煤层矿井推广使用刨煤机或连续采煤机,在急倾斜煤层矿井推行机械化采煤技术。积极推广连续牵引车和无轨胶轮辅助运输,努力提升井下运输水平,实现煤炭运输连续化。

  【解读】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矿井,西山、潞安已作过研究和现场试验,进一步引进信息化技术,实现工作面自动控制、远程控制、提高装备水平、减人提效,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2、地方煤矿重组后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薄煤层推广综采。急倾斜煤层小于35°工作面推广综采(中国矿大有专利成果,已在甘肃、山东推广),35°以上可实行机械化采煤。

  3、目前制约矿井生产的环节是井下辅助运输系统,煤矿大多采用多段小绞车提升,效率低、机械故障经常发生。因此,矿井重组后应采用连续牵引车和无轨胶轮车运输,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大量减少井下辅助作业人员。

  《规划》还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认真解决“四矿”问题、实现矿区协调发展,加快煤层气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加快运输通道建设、确保煤炭运输畅通,整合物流资源、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七项主要任务。

  《规划》要求,各市、各省属煤炭企业要按照确定的任务,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工业网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