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利彩票网

图片
首页 > 政策法规 > 东北地区2009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东北地区2009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日期:2009-5-5 8:38:11

东北地区2009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迎难而上,沉着应对,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势头有所缓解,投资、消费、信贷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一些方面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好于预期。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东北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7.2亿元,同比增长8.5%,增幅回落了4.9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增速2.4个百分点,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且好于预期。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95.8亿、2732.8亿和2228.6亿元,增长4.6%、11.5%和8.7%;分省份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完成2462亿、1155.2亿和1460亿元,增长9.6%、9.1%和6%;除黑龙江省与全国增速基本持平外,辽宁省和吉林省分别高出全国3.5个和3个百分点。

  (一)农业备耕春耕进展顺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今年,东北地区备耕春耕生产出现亮点。预计东北三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达2.79亿亩,比上年增加623万亩。其中,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预计在1.65亿亩以上,玉米、水稻高产作物种植面积93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以上;吉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体稳定,预计达到6860万亩;辽宁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达4598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各省春耕生产物资筹备有力,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已下拨到位,化肥、种子、柴油等农用物资储备充足,价格稳中有降。

  (二)工业生产增长企稳回升,企业利润同比下降。一季度,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73.2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回落9.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12.3%。工业经济增速企稳回升迹象明显,特别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汽车、医药等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一季度,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90.5亿元,增长2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7%;吉林省九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45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3%,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8.7%;黑龙江省八大重点行业中食品、医药、建材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5.6%、18.8%和44.3%。

  企业盈利减少。截至3月末,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50.2亿元,同比下降55.7%。其中,能源、冶金、石化行业受市场需求不振及价格走低影响,企业利润明显下降。

  (三)开复工项目显著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一季度,东北地区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同比增长33.6%,增速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为632亿、175.4亿和104.6亿元,增长63.5%、34.8%和72.8%。开复工项目显著增多。东北三省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建设项目由上年的644个,增加到924个,增长43.5%,完成投资约590.7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落实较好,开复工项目数量和建设进度都好于往年。工业投资力度加大。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完成工业投资290.96亿、136.1亿和59.7亿元,增长29.7%、34.8%和29.8%,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6%、77.6%和57%,其中装备制造、石化和能源工业投资成倍增长。

  (四)居民消费价格持续回落,地区消费市场趋旺。一季度,东北地区市场物价涨幅延续上年回落势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4%、0.3%和0.7%。地区消费市场活跃。东北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0亿元,同比增长19.3%,高出全国4.3个百分点。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完成1374.3亿、651.6亿和773.6亿元,增长19.6%、18.1%和19.3%。从地区看,辽宁、黑龙江省消费市场呈现出比较活跃的态势;从城乡消费来看,农村好于城市,家电、汽车下乡政策极大地拉动了农村消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高于城市消费1.2个、2.6个和0.5个百分点。从消费结构看,汽车、家电消费好于预期。汽车市场销售呈现增长态势。

  (五)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利用外资逆势增长。一季度,东北地区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80.1亿元,同比下降19.4%,但降幅低于全国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9亿美元,下降23.8%,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外商直接投资逆势增长。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国总量的19%。其中,辽宁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36.2亿美元,占全国的16.6%,同比增长20%,增速高出全国40.5个百分点。这表明东北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提升,“资金洼地”效应显现。

  (六)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回落,金融运行态势良好。一季度,东北三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国7.5个百分点,但增幅回落27.4百分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331.7亿、100.2亿和153亿元,同比增长9.4%、10.6%和12.9%,增速下降27.6个、40.6个和13.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增幅回落较大,同比分别下降36.2个、41个和15个百分点,其中辽宁省降至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截至3月末,东北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911.9亿元,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为20566.9亿、7272.7亿和10072.3亿,同比增长23.6%、7.4%和25%;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4928.4亿元,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为13883.2亿、5680.4亿5364.8亿元,同比增长21.7%、26.4%和18.3%。其中,辽宁省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吉林省新增贷款增量超过去年全年贷款增量16.6亿元,增速创十年来历史新高,黑龙江省增幅创近12年来同期新高。

  (七)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但形势不容乐观。截至3月底,辽宁省新增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吉林省城镇新增就业5.7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8%,输出农村劳动力147.8万人。辽宁省和吉林省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黑龙江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4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8%。在就业总量矛盾逐步缓解的同时,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尤其是高校大学毕业生总量大,农村困难地区劳动力转移、经营困难行业就业难度还在继续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业仍在低位运行。一季度,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同比增长9.3%,但增幅为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最低。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价格持续下跌,产品库存增加,部分行业亏损严重,部分企业维持低负荷运行。特别是石化、能源、冶金行业困难较大。辽宁省7户炼油厂原油加工量同比减少19.3%,成品油库存同比增长44.5%;中石油吉林油田全年产量已由665万吨下调到581万吨;通钢集团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4.9%和115.3%;黑龙江省八个重点行业中有五个行业产值下降,其中能源、石化、冶金行业产值分别下降37.5%、15.4%和12%。一季度,东北地区工业用电量442.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完成货物运输量57282万吨,仅增长3.4%。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一季度,东北地区外贸出口下降23.8%,增幅同比回落25.9个百分点。外需萎缩是主要制约因素,对俄罗斯、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地区的出口额大幅下降。辽宁省已经连续3个月下降,大连港货物吞吐量6163.1万吨,同比增长4.8%,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1.6%,增幅回落31.1个百分点。

  (三)财税增收难度明显加大。由于企业效益下降,加之中央实施一系列减免税费政策,地方财税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尽管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增长10.5%,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上年同期回落27.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增速回落较大。辽宁省税收收入增速同比回落36.2个百分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6.2%、4%、28.1%和3%;吉林省财政收入增幅回落高达40.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受大庆原油“量减价降”影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回落13.9个百分点。地方财税收入增收难度加大,增加了地方实施积极财税政策的难度。

  三、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形势预测

  一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开始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止跌企稳趋势初显。主要表现在:项目投资增速迅猛,金融环境良好,信贷资金充足,流动渠道通畅,汽车、家电、建材、通用设备、农产品加工等生产活动回升,市场信心明显恢复,地区消费市场活跃等方面。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蔓延,外部需求持续疲弱,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对终端需求的全面拉动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保持东北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

  二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将会深度调整,在中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以及振兴五年来东北地区显著增强的抗风险、抵御危机能力,将会对经济增长提供较强的支撑作用,同时将有力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理顺资源价格、深化体制改革等,为二季度东北地区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奠定坚实基础,初步预测上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9%左右。

  四、有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改造力度。加大对老工业基地产业调整优化力度,首先,增加中央投资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原材料等优势支柱产业的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也是振兴取得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建议中央政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从原有有关专项中分离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专项,五年内每年安排不少于30亿元,全部用于调整改造的贷款贴息或资本金注入。同时,加快建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项目储备库,从中筛选重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支持优势产业及集聚区的发展和建设。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产业项目资金要重点支持。保护和发展好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等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重要品牌和主要市场份额。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采购国产设备和推广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同时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支持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加快发展。组织编制发展规划,支持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和大连“两区一带”等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推进蒙东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和辽西北煤化工基地建设,提高资源转化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和通化等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

  (三)加强东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贯彻落实中央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关政策措施,在此轮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围绕东北地区入关出海、煤炭和粮食运输、国际通道等方面,优先考虑和安排东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突破出入山海关瓶颈,率先解决东北入关物资在山海关卡口问题;加快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建设;对东北西线铁路及区域内路网进行扩能改造,加快齐齐哈尔—白城—通辽段改造进度,抓紧开工改造通辽—赤峰—承德—北京段,提高西部入关通道运输能力。二是围绕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开工建设锦凌水库、青山水库、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等一批骨干和重点水源工程。三是组织实施好重要民生工程。加大对东北地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农村危房和危旧校舍改造力度;支持东北地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加快研究出台扶持措施。

  (四)努力提高东北地区经济开放度。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把沿边开放和境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建设若干边境贸易中心、边境出口加工区、进口资源加工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制定出台《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继续推动《中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规划纲要》的对俄签约和实施;编制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规划,开辟新的对俄合作口岸和大通道;加快推进以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抓紧建立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促进东北地区保税物流和保税加工发展。

  (五)培育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从一季度全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来看,东北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抗风险能力较强、回旋余地较大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东部沿海外需下降的劣势,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因此,在当前特殊形势下,继续加强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作,把东北地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对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意义。建议国家结合新的形势,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振兴战略,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效机制,努力把东北地区培育成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转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中国电石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04746号-1

电子邮箱:ccia00@126.com 电 话:(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 4 区 16 号楼501室